中国足球又双叒叕输了,这回连借口都用不上了!
如果你以为中国足球的段子听多了会免疫,那你还是太天真。东亚杯首战,咱堂堂国家队对上韩国二队,结果0:3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。这下好了,微博都快炸锅了。不仅输球输得体无完肤,最可怕的是,场上除了寥寥几个小伙子还有点冲劲儿,其他人大有“要不让我们早点回俱乐部算了”的架势。你细品,这种“没斗志、没干劲儿、没羞耻心”的氛围,拿什么去跟人家拼?球迷朋友们一脸懵逼“平台给你们搭好了,难道连表演的兴趣都没了吗?”如此苦情戏,简直让老球迷心梗加三!
到底是谁在拉跨?主帅久尔杰维奇被推上临时主帅的火山口,莫名其妙成了“背锅侠”。网上一片骂声“伊万下课让久帅救火,结果球踢得和之前一毛一样!”但说句大实话,这锅冤不冤?各位自己看啊,老队员们一个个都摆出一副“反正也赢不了”的路人脸,进攻和防守都靠躺平,场面上就王钰栋、蒯纪闻试图搞点突破,其他人活像局外人。一边冷嘲热讽的网友狂开嘲讽技能“换帅?甭换了!干脆解散得了!”一边足协还在四处找人“背锅贴墙”。你说这事闹腾成这样,到底是帅没选对还是球员心气早碎了?
球迷的吐槽疯狂升级“韩国还没上主力,居然把我们打成筛子,脸疼不疼?”论传控,场面看着有点样子,但老实说,基本上属于“无效传球大赛”。前场二三十脚都是横传、回传,就差写句“和我没关系”了。老油条们能拖就拖,能省点劲就省点劲,双后腰根本挡不住韩国人的冲击,小伙子热血沸腾地前插,身后的大哥哥一边喘气一边喊“你慢点往回防……”要说气氛好吧,倒是“其乐融融”,就是比赛内容惨不忍睹。普通人码在家看球,嘴里嘟囔的不外乎“要不我上?”、“好歹拼一把啊!”、“回咱家大爷打门球都比这个带劲!”一波波怒火哪管天气热不热,球迷的脸皮早被“球场真实写照”撕成渣渣。
大家都清楚,国家队整体状态其实不能完全赖体能,更不是联赛间歇期的锅。谁都明白,认真踢也很难赢韩国,前面6场0进球,还用啥嘴硬?可比分输不可怕,怕的是大家提前缴械投降。一点斗志都没有,这比输球更让人寒心——“上来就认命”是啥逻辑?还想不想踢球了?
照理说,一场0:3的惨败该是最低谷了,但咱们国足这群老将,平静得像半夜菜市场。乍一看场子安逸没有吵架、没有摔瓶子、没有自责,有的只是一脸“下班了终于可以回酒店熬夜刷剧!”的轻松。足协、球迷包括那可怜的主帅,仿佛都默认了“输了就输了吧,甭瞎折腾了”的剧本。反方观点此刻登场,有球迷居然发帖鼓励“得好,大家努力过了,下一场加油!”更扯的是,有资深足球人竟然煞有介事地呼吁给教练组更多耐心,说“改革需要时间,大家要看到积极一面。”这话搁在十年前也许有用,如今看起来,简直像段子手瞎起哄。
有个细节特别扎心上半场快结束时,场上传来一阵“干脆上年轻人吧!”的呼喊。可惜,久帅和足协更像是在“炒冷饭”单后腰、双后腰怎么排阵,最后都能被韩国搅碎。更别提临场对阵,日本还没登场呢,韩国都没用主力,难道真想“等着拼三队”?场面尴尬地一比一,球迷的心早就凉得结冰。
难怪有人评论“中国足球不是没机会,而是根本没人想拼命争机会。”老油条的青春小鸟已经飞了,国家队的天色永远阴,大伙在这里混啥?看的人直呼“闹心”。如果说过去咱们“认命”还能换来胡吃海喝,如今怕是连自嘲的底气都不剩几分。
就在大家以为,低谷就是常态,今后忍住当“刮彩票型球迷”就算万事大吉时,事实突然炸裂了一地。其实最扎心的真相是换帅、阵容调整、喊口号,根本救不了中国足球。真正的问题,是“精神的塌陷”——球员没有国家荣誉感,谁当主帅都是陪跑,结果都是摆烂。而且这反转出人意料地赤裸比起技术不行、体能差,更可怕的是“利用完国家队身份赶紧回俱乐部挣钱”的真实心思。归根结底,一支国家队,就成了某些球员镀金的跳板。“训练式防守、体验式进攻”,除了积攒履历,还能图啥?
再刨根问底,旧人不走新人难出头,“30+老油条”个个霸着缺,既不带新人、又不拼命,上面喊口号,下面混日子。咱都是聪明人——任你换双后腰、单后腰,再整俩“流量小生”撑场面,也是一锅老酸菜汤。如今韩国已是二队,日本口罩还没脱完,咱这边早自闭了,剩下的唯一希望就是“保四争三”,最大目标成了“别让香港干翻咱”——这面子丢得,每年都能出小作文刷遍全网。
伏笔收割的时候到了,更扎心的不是“输了”,而是眼下啥也不变。这一茬老油条不下去,年轻人永远没机会出头。现在摆明了,不想争短期成绩,也拼不出长期形象,“不换人就是自杀”。指望混到下届世预赛出线?都过去多少年了,中国足球进世界大赛的新闻比中彩票概率还低!
表面上,足协、教练组、球队仿佛对这一切漠不关心。要求改革的声音一茬又一茬,照样是“下场谁扛?”、“教练换了有啥用?”。新闻发布会上,久帅一脸无奈,队员们也是同款“能卷点奖金回家就阿弥陀佛”。实际上,危机正在愈演愈烈——足协还在讨论下届选帅,外教本土混搭,工资待遇工资帽、腐败反腐一锅乱炖。有句网络热梗形容当下局面,那就是“皇帝不急太监急”,球迷一天三遍刷论坛、熬夜看东亚杯,指望场上“早死早超生”,只求别洗刷下限。
但更深的分裂,是球迷与球队的信任危机。以往还有些“怒其不争,哀其不幸”的感慨,现在,捂心口的只有深深的失望。“啥?还想等‘下一代’?咱这褪色的红色战袍,要不就挂博物馆得了。”各路球评人还故作镇静,写着写着都快写成小说家了。年轻人想拼但拼不起,老将懒得装都懒得装,大家合计着“混完这拨赶紧散了吧”——和解越来越远,吐槽却一天比一天热烈。
而新的矛盾在这里浮现是彻底舍弃老一套,哪怕全军覆没也要让小将练级?还是继续将希望寄托于经验丰富的“老油条”,用最低风险度过世预赛?答案越争越远,球迷跟足协之间的“怨偶关系”愈发撕裂,信任碎了一地。问题看似缓解,实则深不见底。
得,说了这么多,估计又有人要说“中国足球不就这德行,咱也别太苛求了。0:3正常,主教练、球员都尽力了,输给韩国啊,能咋的?我们球迷要有大度之心嘛,宽容才是美德!毕竟人家韩国风头正劲,咱输点也算合理,折腾啥呢?”我是真的服气了,这要不是亲眼看球,还以为足球比赛讲的是“安于现状”那套理论。“反正赢不了,就摆摊混天”,这厚脸皮的操作搁《亮剑》里都得气得李云龙砸收音机。
但认真点说,一个国家队,若真连“拼一把”的勇气都没有,还谈什么目标、什么荣誉?别再拿那些旧话糊弄自己、糊弄球迷了,咱也别整啥一窝端,横竖换不换帅都那么点用处。最该倒逼的,不是场边教练和嘴上的改革口号,而是那些早该让位的“油腻大爷们”。否则年复一年,“中国足球的希望在下个何时”,我们呐喊的声音,注定和进球数据一样,越来越微弱。
“输了就说年轻人练级、输了就赖天气联赛状态、输了就大讲改革要时间”,这种“赛后洗地派”到底想要个啥?难道以后国足的最大目标,真就是不被香港队反杀、争取在历史输光前多活几年?你觉得该彻底换血让新人扛大梁,哪怕全输一个底儿朝天,还是继续眼睁睁让油腔滑调的老将迈向下一场完败?各位球迷,你们心里到底还有没有中国足球的那点“血性”呢?评论区见,咱掰扯掰扯——你是支持“铁腕重建”,还是“苟着保成绩”?
山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